-
涨只是序章,烟台用一条海滨公路拆掉了“南方度假滤镜”。
回溯三月,青岛1.4亿人次的成绩单把北方海岸线推上热搜。
烟台没抢流量,悄悄把五区一岛绑成一条“景区链”:把老洋房塞进剧本杀,把帆船开进葡萄酒厂,把八仙传说做成光影夜游。
玩法不是复制三亚,而是把“碎片化景点”打包成“连续体验”。
结果客单价从300跳到900,酒店床位一夜多出1.4万张,莱山区房价直接对标三亚。
数据背后,是一套红黄绿算法在替游客做选择。
手机一刷就能知道哪片沙滩挤爆,系统自动关门,稀缺感反而成了卖点。
限流的养马岛、预约的游艇、智能分流的沙滩,都在用“可控的排队”制造“不可复制的体验”。
游客买到的不只是海景,更是时间切片。
暑期预订再涨30%,出境游飙到50%,其实揭示同一个信号:大家更愿意为好体验付溢价。
烟台把硬件升级、软件算法、文化内容三件套一次配齐,等于给北方城市打了个样——不靠人海战术,靠系统协同。
下一轮竞争不再是“谁的海更蓝”,而是“谁能把整条海岸线变成一个会呼吸的产品”。
如果北方都能复制这条逻辑,厦门、三亚的淡季会提前吗?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