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气的布娃娃
万万没想到,关于“救人还是考试?”的争议,还能来个大反转。
官方回应来了,民意战胜了法律!原本按照烟台教育局的硬性规定,“高考没有补考”是铁律,毕竟这是全省统一的大考,一年仅此一次。
然而,官方的一纸公告,却打破了这一常规,决定启用高考副题,让因救人而错过考试的姜昭鹏重新获得考试机会。
事件回顾至5月10日清晨,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的姜昭鹏与同学拼车赴考。途中,同学突发心梗休克,命悬一线。
网约车司机王涛迅速反应,连闯6个红灯,将原本15分钟的路程压缩至7分钟,火速赶往烟台山医院。
在这生死攸关的7分钟里,姜昭鹏凭借所学急救知识,对同学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,最终成功将其从死神手中夺回。
然而,当姜昭鹏赶到考场时,语文考试已经开考半小时,他只能无奈错过。尽管如此,他并未后悔,表示“考试可以重来,但生命只有一次”。
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关注,公众纷纷热议“特殊情况能否补考”。
起初,烟台教育局坚决回应“没有补考”!但仅仅四天后,官方便发布公告,决定为姜昭鹏安排补考。
事实上,这并非首次因特殊情况启用副题。2014年的江西“夺刀少年”、2008年的汶川地震、2020年的安徽歙县洪灾等事件中,都曾有过类似先例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补考公告发布当天,烟台市迅速为姜昭鹏和司机王涛颁发了荣誉证书。这无疑为“破例”之举增添了更多合理性。
这波操作,瞬间引发社会热议。有人称这是“民意倒逼规则”,也有人认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。
毕竟,高考公平固然重要,但若因此寒了善良者的心,才是更大的不公。
姜昭鹏救人的7分钟里,没算过“值不值”,但社会替他算了这笔账:副题补考的成本,远低于见死不救的道德代价。
当然,质疑声也随之而来。副题和原题难度一致吗?会不会泄题?但别忘了,当年安徽歙县启用副题时,全程按高考最高保密级别操作。
只要流程严丝合缝,公平性反而比“一考定终身”更经得起推敲。
更让人感慨的是,00后年轻人的选择。姜昭鹏那句“生命只有一次”,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掷地有声。
当全网为“该不该补考”吵翻天时,他早背着书包去准备补考了——救人时没犹豫,补考时更不会矫情。这样的后浪,才配得上“破例”二字。
而这场风波,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:在公平与善良之间,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平衡点。各位读者,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!





